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浅谈体育锻炼的益处前言 在 2007 年第七届全国大会开幕式上教育部长周济 代表教育部向全国广大青少年学生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 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真正体现了终身锻炼 的奥运精神。目前各学校均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阳光 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锻炼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得到真正落实,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锻炼和运动 所带来的快乐。每天坚持锻炼,养成一种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1 体育锻炼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1.1 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坚持体育锻炼,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 影响,经常运动能使肌肉保持正常的张力,并通过肌肉活动给 骨组织以刺激,促进骨骼中钙的储存,预防骨质疏松,同时使关 节保持较好的灵活性半岛网址,韧带保持较佳的弹性。锻炼可以增强运 动系统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保持手脚的灵便,使人可以轻松自 如、有条不紊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比如说跑步,经常进行长 跑锻炼是较合理的锻炼方法,一般应保持匀速跑,时间持续 20 分钟以上,心率保持在 120~150次/分。通常这种方法的练习, 可以消耗体内多余脂肪,避免单纯性肥胖,这种方式的长跑可 以有效地提高耐力,使肌肉和心肺的耐力性得以提高。此外,这 种方式中,长跑也是一种毅力的锻炼,如果青少年坚持长跑,可 以培养其坚韧的耐力和毅力。 1.2 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有积极的影响。体育 锻炼可影响血管的形态结构,并改变血管在器官内的分布状况。 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规律地运动锻炼,可以 减慢静怠时和锻炼时的心率,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 加强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以更好地供给 心肌所需要的营养,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 1.2.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增加, 心肌纤维增粗,心肌收缩力量增加,这样心脏在每次收缩时可 以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就会增加,长时 间的体育锻炼还可使心室容量增大。 1.2.2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这对人健康的远期 效果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逐 渐下降,因而可诱发高血压等退行性疾病,通过体育锻炼可增 加血管壁的弹性,从而预防和缓解退行性高血压疾病。 1.3 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可 使呼吸肌发达、最大通气量与肺活量增大。此外,长期坚持锻炼 可使人的缺氧耐受力增强,对氧的吸收利用率增高,使机体调 节呼吸节奏的能力增强。 1.4 体育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中 枢神经及其主导的部分大脑皮质兴奋增强。研究指出,经常参 加体育锻炼,能明显提高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反之,如缺乏
摘要: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缓解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下人们的紧张情绪,增进心理健康。人们参加体
2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1 有助于调节情绪 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 不好的心情,尤其在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 2.2 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互帮互助的精神。体育运动还能培养合 作与竞争意识半岛网址,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 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体能和心理 等方面的较量。 2.3 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 显示,在 1750 名心理医生中,80%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 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方 法来消除焦虑症。在大学生中,会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他方 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正好可以减缓 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2.4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 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 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 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 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 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还能够迁移到日 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3 体育锻炼对道德健康的影响 道德健康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 道德健康的社会公民为目的半岛网址,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人 文环境的改善为主,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相结合,运用知 识教学与环境塑造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从思想上、行为上培养 高尚的道德修养。
2017.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李洪森.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张建人.幼儿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J].山东教育.2000.9. [5]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2.1. [6]陈卫红.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2.3.